一個東西的好壞來自於一個人如何對待。無論人、事、物,只要正面的觀念,它就是好的!相反它便是壞的!保險也是一樣,每個人都持有不同的觀念。甚至可能聽到保險兩個字,腦子了第一反應就是保險是坑人的!?以下提供保險8大誤解觀念,分享如何真正去面對保險的心態!
錯誤觀念#1 : 有保險等於所有風險都有保障

當觸及危險時,能幫你『轉移風險』,降低損失的契約,就是保險。
有些人覺得自己買了保險,保障大保費低!結果索賠時不能賠償因為他買的是保意外而已!所以『不是所有保險都是全面』,它是有分性質與類型的例如:
1. 死亡 / 殘廢
2. 生病費用支出(醫藥費,住院費)
3. 失去工作能力,出現經濟缺口
『可以自己承擔、不需要花錢買』。但是發生家破人亡的話,請考慮清楚什麽才是真正需要。
錯誤觀念#2:現在不需要、等需要時才買

保險是一種『反人性』的商品,妳愈不想買,愈買得到,也愈便宜;你愈想買時,保險公司反而不想賣給妳。就像銀行放款一樣,你愈沒錢,銀行愈不敢借錢給你;你愈有錢,銀行反而巴著借給你。
當妳對保險避而遠之時,往往是『最適合買保險的時候』,但多數人是自己大病一場、發生意外,或看到親友生病或事故後,才意識到一個意外可以壓垮一個人,甚至一個家庭。
此時就算代理想幫忙,可能買到的也不盡人意。
錯誤觀念#3:運氣佳所以不會生病或發生意外

這是每間醫院病房,甚至加護病房的病患都說過的話,而且在他們健康面對代理時,腦袋瓜都會閃過這個想法。
令人好奇的是,難道大病或意外找上門前,『會先跟每個人都打聲招呼』嗎?當然不會,它們往往都是突如其來的出現,讓人措手不及。
錯誤觀念#4:等投資賺錢了再買保險

壽險、意外及醫療都是基本保障,本來就應該先『配置』在這些保單,才能確保生活品質不會被突如其來的意外壓垮。
就像先買儲蓄險好,還是先買壽險、醫療險的問題一樣,正確的順序絕對是壽險跟醫療險的保障要先取得,還有多餘的閑置資金才去規劃儲蓄險。
錯誤觀念#5:儲蓄險賣回報率!?

另一個常見的錯誤觀念,就是賣儲蓄險講『回報率』。
我們必須明白,儲蓄險不是為了賺多少錢,而只是幫助鎖定現金,在確保安全有一定增值的前提下,關鍵是要發揮保險在法律上的一些『特性』。(比如避免稅務和債務的問題)
保險不是隨便買一個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不同的保障、不同的概念解決不同的問題。
錯誤觀念#6 : 保險越貴、保障越高

錯!最有保障的保險,是衡量哪間保險公司提供最合適與最好的價值!
如果預算不是那麽充裕,選保險時還是要緊緊抓住自己的需求和荷包能力,『優先抓重點』!本來同樣的價錢可以保100萬的保額,到頭來亂七八糟加了一通後只能保60萬!
滿足當前的需要才是重點,後續想要更強的保障可以再配,買保險本身就沒必要『一步到位』!資金有限的情況下,還是要排個輕重緩急啊!
錯誤觀念#7:每家保險公司保障都一樣

買保險能比價?一定要在這個品牌買嗎?
回想一下,每次買手機、買冷氣、買房子,我們都會上網找『最便宜、最推薦、CP值最高』的商品資訊,但是在買保險的時候,怎麼好像腦波變弱,代理說什麽就買什麽了呢?
因為代理跟我說,保險Plan比來比去都是這樣子的啦沒什麽分別!買保險最重要的是服務的人,要找就找一個『認識的人服務』就行了嘛!
但如果有天服務你的代理下巴輕輕(隨便答應)但是等到索賠出現問題,你的心情會怎樣?你願意承擔這個風險?誠實的面對自己吧!其實你只是懶得做功課罷了。
保險條款密密麻麻看不懂,真的想了解更多也可以找『專業的金融策劃師』,分析哪家保險公司提出『最實惠、最實際、最符合』你的要求!輕松比價不怕被騙。
錯誤觀念#8:買了保險就不用管了

保險需要根據『家庭人員和收入變化』,每隔幾年應該檢查是否足夠。
比方說,剛畢業的年輕人,家庭責任較輕,保額不需要太高。等結婚有了自己的寶寶,家庭責任重時才需要提高保額。
就像18歲時穿的合適衣服,可能到了25歲就『不合身』了。保險規劃也是同樣的道理,需要『適時調整』。
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我們一定要有耐心去了解自己的保單,千萬不要等到保障缺失了才來後悔,避免買了保險就萬事大吉的心態!
買對保險最頭痛的問題 , 到底要如何選才不會選錯?

直接尋找『專業 Registered Financial Planner 或者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的金融策劃師』,至少具備所需的知識和技巧幫你解決問題!
免責聲明:本帖子基於我的資源整合與個人觀點。因此提供的任何信息應被視為教育目的,而不應被視為財務建議。做出任何與財務相關的決定時,請自行研究並咨詢金融專業人士。謝謝您的理解。
申請信用卡獲得更多優惠
更多理財系列文章: